网站地图
战略回马枪:锂电池大容量储能产品竞争走向“务实”
11 来源: 2025-04-19 11:34

中国储能网讯:近两年,储能装机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储能技术快速迭代,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锂离子电池储能产品迭代周期基本为半年,电芯、系统容量持续向大成为技术演进的主流趋势。

背后的逻辑是“降本增效”,通过匹配超大容量电芯提升储能系统体积能量密度,成为实现系统产品降本的重要手段和方向。

从市场需求看,随着国内外GWh、4h以上储能项目逐渐增多,市场对大容量、长寿命储能专用电芯需求迫切。

2024年以来,以第二代314Ah储能专用电芯搭配的20尺5MWh储能系统初步奠定了主流市场地位,另外,500Ah+储能大电芯、20尺6MWh+甚至更大容量的储能系统竞争日益激烈。

目前,行业内已经有20多家企业推出20尺6MWh以上的储能系统,这其中瑞浦兰钧、天合储能、中车株洲所、远景储能、国轩高科等企业的系统产品容量超过7+MWh;南都电源、远景能源将20尺储能系统容量推向8MWh;安诚能科甚至推出了9MWh储能系统。

基于20尺电池舱尺寸,这些6MWh、7MWh以上的储能系统采用了更大容量的电芯,涵盖325Ah、350Ah、392Ah、565Ah、587Ah、625Ah、628Ah、630Ah、688Ah、690Ah、720Ah、770Ah、1130Ah等多种规格。

有业内人士表示,“314Ah电芯之后,大容量电芯的技术迭代就进入了‘混战’时期。”

电力系统储能锂电池出货量_锂电池储能项目_

多个迹象表明,进入2025年,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竞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,产品迭代逐渐走向务实、理性,不再是只卷容量,而是综合考虑成本、产线、工艺成熟度等因素。

首先,尽管下一代500Ah+储能大电芯竞争格局尚未分明,但头部电芯、系统厂商开始联合争夺下一代大容量电芯的话语权,试图推动大容量产品标准化,主要聚焦392Ah、472Ah、587Ah、625Ah、688Ah几个规格。

其中,阳光电源基于5MWh/20尺柜系统设计,推导出625Ah电芯为最优解,并联合亿纬锂能、瑞浦兰钧等企业推动标准化;中车株洲所联合五家电池企业推出688Ah电芯,适配20尺柜6.9MWh系统;宁德时代首推“587Ah”电芯,今年海辰储能、赣锋锂电也在跟进该产品路线。

第二、大容量电芯技术演进开始分流,一部分企业继续向500Ah+大电芯继续迈进,但另一部分头部企业战略“回马枪”,开启300Ah+Ah、400+Ah电芯对打314Ah电芯的新一阶段的竞争,这背后的逻辑是,技术工艺、产线切换高度切合314Ah电芯,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量产、快速占领市场。

比如,问顶®392Ah储能大电芯在产线工艺方面,具有极高的兼容性,与300+Ah系列相比,该电芯尺寸变化极小,这使得其在产线及工艺方面具有极强的兼容性,改造成本低、周期短且爬产快,能够迅速实现大规模量产,满足市场对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迫切需求,搭配该电芯的储能系统容量能做到6.26MWh。

同样推出392Ah电芯的中创新航表示,其392Ah电芯单体容量较314Ah电芯提升25%,能效提升至95%,且与314Ah产线适配。

楚能新能源以“技术复用+产能共享”策略发布第四代储能专用大容量472Ah电池,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电量最高可达7.06MWh。

海辰储能为了兼容储能市场中2小时应用需求,基于去年底推出的千安时电池6.25MWh储能系统平台,逆向分解产品方案,最终得到了∞Cell 587Ah的电池及其系统产品。

电力系统储能锂电池出货量__锂电池储能项目

第三、如何在海运标准20尺集装箱的有限空间内,实现电池容量、安全与成本的完美平衡,头部企业都在寻求“最优解”。

对于587Ah电芯,海辰储能认为,从电池的能量密度、安全性、循环寿命等维度综合考虑,其73.5*286*216mm (W*L*H)的尺寸,则是587Ah电池尺寸的最优解,不仅成本优势显著,更实现了性能、安全与经济性的平衡。

宁德时代从典型20尺集装箱规格、与PCS电压匹配、以及整站需求开始分解,进一步拓展到对单簇层数、电箱串数等基本物理需求,以及电化学的边界要求、材料体系要求、热管理、可靠性,以及制造工艺等各层面需求,同时经过广泛的行业调研、客户沟通、实验验证,最终在多个维度中得到587Ah这个最优解,做到技术边界、能量密度、系统集成等多维度平衡。

对于392Ah储能专用电芯,中创新航表示,作为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产品的392Ah储能专用电芯及6.25MWh储能系统实现了成本、性能与收益的三者最优平衡兼顾,为储能电站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,是现阶段综合性能最优的产品。

锂电池储能项目__电力系统储能锂电池出货量

第四、首发即签约、首发即量产趋势明显。比如中创新航392Ah储能电芯及6.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首发当日即宣布量产,并签订了战略合作,楚能472Ah电池发布当日即与金风零碳、山东电工时代、运达智储、中天储能、领储宇能、特隆美储能等六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实现“首发即签约”。

首发即签约,一方面说明,头部企业推出大容量的储能产品不再是靠容量博眼球,而是推出市场认可度、技术成熟度高的产品;另一方面,市场马太效应明显,头部企业通过深度绑定的方式推进产品应用,以此占领市场份额。

尽管业内普遍认为,314Ah电芯及其搭配的储能系统产品生命周期还处于壮年时期,最少还有3~5年的旺盛需求期,但行业对于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产品话语权争夺仍在继续,产品该不该标准化,何时走向统一的争论也一直存在。

2025年,随着强配储政策落幕、新能源电量全面市场化,储能产业正在由政策驱动向交易型进阶,储能的价值将重构,谁将定义下一代大容量储能产品,最终将由市场决定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本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任何态度,文章原创或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发表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,请马上与本站联系。

展位咨询:马经理 19519970814

观众咨询:陈经理 15275118293

展位合作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