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展会基础信息核查
行业匹配度
展会主题是否与你的核心业务或目标市场强相关?
例如:医疗器械企业参加**CMEF(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)**而非广交会。
主办方资质与展会历史
主办方是否为权威机构/行业协会(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)?
展会已举办多少届?往届规模、参展商数量、观众质量数据是否公开?
风险提示:新展会可能流量不稳定,需核实主办方资源整合能力。
时间与地点
是否与企业产品发布周期或行业采购旺季契合?
地点是否靠近目标客户聚集地(如半导体展选上海/深圳)?交通成本是否可控?
二、观众质量分析
目标观众画像
专业观众占比(如采购决策者比例);
地域分布(是否覆盖你的目标市场);
行业分布(是否匹配你的客户类型)。
向主办方索要往届观众数据:
案例:工业设备展若70%观众是工厂采购负责人,则价值较高。
观众流量真实性
警惕“数据注水”:通过社交媒体、行业论坛查看往届参展商对观众质量的评价;
观察主办方宣传的观众邀约手段(如定向邀请行业协会、企业团购门票)。
三、竞争与合作机会评估
同行与竞争对手参与度
头部企业是否参展?若行业龙头集体缺席,可能预示展会影响力下降;
竞争对手的展位规模(标摊/特装)反映其重视程度。
查看已公布的参展商名单:
策略:若竞品较少,可能是差异化突围的机会。
供应链与合作伙伴资源
展会是否聚集上下游企业(如原料供应商、渠道商)?
案例:消费电子企业参加CES不仅为卖产品,更可能接触芯片供应商或技术方案商。
四、成本收益测算
直接成本清单
展位费(按面积计算,注意光地/标摊价格差异);
搭建费(特装展台可能占预算50%以上);
人员差旅、物料运输、宣传费用等。
潜在收益预估
客户线索数量:参考同行往届数据,估算现场可获得的有效客户数;
品牌曝光价值:对比同等广告费用的线上曝光量;
订单转化率:根据产品特性,设定合理预期(如B2B设备展现场签约率通常低于5%)。
ROI临界点计算
公式:(预计订单额 × 毛利率 + 长期客户价值)> 总成本
示例:若参展总成本50万元,需现场签约200万元订单(毛利率25%)或获取10个高潜力客户。
五、附加价值挖掘
同期活动含金量
是否有行业论坛、颁奖典礼、技术发布会?
机会点:通过演讲或展台活动提升行业话语权(如新能源展同期举办碳中和峰会)。
媒体传播资源
主办方是否提供媒体报道、直播引流、榜单评选?
技巧:选择有主流媒体合作的展会,放大品牌声量。
六、内部资源匹配度
团队准备度
是否有足够人力完成展会策划、客户接待及后续跟进?
销售/技术团队能否用英语或其他语言对接国际客户?
替代方案对比
将同样预算投入线上营销、地推或客户答谢会,哪种方式收益更高?
快速决策工具:关键问题打分表
评估维度 | 是(2分) | 部分符合(1分) | 否(0分) |
---|---|---|---|
行业高度垂直匹配 | |||
往届专业观众占比>50% | |||
头部竞争对手确认参展 | |||
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| |||
ROI预估达到临界值 |
结果参考:
≥8分:建议优先参加;
5-7分:需补充谈判(如争取更低展位费或附加权益);
≤4分:谨慎参与或放弃。
避坑指南
警惕“万能展”:宣称覆盖全行业的展会往往观众不精准;
验证往届数据:要求主办方提供往届观众登记表(隐去联系方式)、展商续签率;
小成本试水:首次参展可选9㎡标摊,验证效果后再扩大投入。